目前最高收益的三檔可轉債
得捷
私募一點點錢不知道要幹麻,倒是子公司捷鴻辦理現增似乎引進了一個不錯的新團隊,有趣的是捷鴻淨值才兩億卻買了一個5.4億的營建案,似乎存在著過度投資的代理問題,接著看看此5.4億投資案的融資對象是否為其CB的保證銀行
安碁
詭異的公司,之前原本要辦理私募,對象也已經選上董事長了,後來才說不募了,接著開臨時股東會再選了一次董監事,改用出售子公司的方式來償還負債,以新台幣4.75億元處分持有之亞陶公司99.93%股權(39,773,792股);另以新台幣0.45億元處分持有之安瑞公司50%股權(5,500,000股),,接著股東會改選的監察人蘇麗鈴婉拒出任,接著安碁董事李耀民請辭
最後則是一月時的公告
依照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之第0940202938號函說明本公司對維創(上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截至上月底之應收帳款餘額、帳齡及上一個月收款情形:(一)截至上月底之應收帳款餘額:NT282,821,532元。(二)帳齡:(1)未逾期:NT24,421,466元。(2)逾期一~三個月:NT30,370,973元。(3)逾期三~六個月:NT84,259,499元。(4)逾期六個月~一年:NT143,769,594元。(三)上一個月收款情形:NT7,275,685元。
而維創公司的情況也有點詭異,之前是安碁的百分百子公司而接著
維創電子於民國九十四年度分別於三月八日、三月三十日及五月九日辦理三次現金增資,共增資普通股11,437,660股,每股10元,共計新台幣$114,337及乙種特別股7,785,000股,每股10元,共計新台幣$77,850。本公司於此三次現金增資案中並未認購,轉投資普通股之持股比例降低為47.98%,致使投資股權淨值發生變動,增加長期投資$4,179,並貸記資本公積。
總之安碁有維創3億元的股票,另外維創還欠安碁2.8億的應付帳款,偏偏很巧的是維創已經從百分百的轉投資變成了持股不到五成的轉投資,不知道接下來是否還須編合併報表
國統
公司成立養殖事業後公司獲利狀況開始變差,養殖事業也使得國統增加了許多存貨,
94/07/27國統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及會計師,
94/08/30國統董事劉啟通辭職
94/10/31國統發言人及財務主管變動
比較好的是國統持續在進行買回庫藏股的動作,但可轉債的價格還是低迷不振,
5 則留言:
得捷
值得好奇的cb。因為報酬率太高了,若能還錢,賺一倍多。
負債比率很高。前十一個月營收十分難看,但最後一個月出來六千多萬元營收,佔全年三分之一強。
比較好的消息是,十二月公司買回三百多張,目前只剩521張,五千多萬元的債務,是有機會還錢,這大概也是最近有些買盤的原因,能還錢,賺一倍多;不能還,搞不好清算後,也有機會拿回本錢。
賣盤集中在富邦自營商。
安碁二
和緯創的關係讓人看不懂,安碁一是順利清償了,安碁二,就比安碁一危險。它的資產似乎不能盡信。這種公司,都要看外來資金解圍,只看本身資產,無法得到答案。若景氣好,得到外來資金援助的希望就更高一些。
Stkmail
若這兩家得捷我會比較願意賭,如果CB都在大股東手上的話剩下的要償還應該不難,
安碁的話真的看不太懂他在幹麻,如果維創出事的話,安碁大概就死一半了,偏偏維創變成他持股不到50%的投資公司,看不太出維創的體質好與壞.
公司去年因為一個訴訟案所以少賺了ㄧ季,如果這個訴訟案沒有影響到其他客戶下單的意願的話,目前的價位應該算還不錯,今年一股應該有賺四塊錢的能力,不過他的成長力道似乎減緩了下來,不知是否受到訴訟案的影響,最近因董事長涉及內線交易下跌,應該會是不錯的撿便宜時機,不過我會選擇用CB的方式來介入,對他的產品實在不太了解,不過從報章雜誌的報導來看對這家公司的風評都還不錯就是了
關中幾支大卡的一直在賣,尤其外資,只賣不買。十二月營收恢復到快四億元,但賣壓不減,所以也趁漲兩支停板處理掉五分之四,留下五分之一,成本己是很低很低,個位數,去賭個轉機。
中視也是,利用在中視的獲利去買一些,賭中時入主後會轉虧為盈。寶來處己大買好一陣子了,籌碼似被有心人收下。
得捷一,好像越來越有人加入賭局,不缺買盤。得捷公司對如何還這筆債的說明是利用營運收入。覺得很好玩。
安碁二,覺得比得捷一不值得投資,日前處理光,轉入高鋒一。我想高鋒一的風險也比安碁二低,報酬率又過之。若高鋒一全身而退,看安碁二狀況如何,再決定要不要買。可轉換公司債部位中,風險高的,最好不要超過一定比重,讓自己承受太大的心理負擔。目前將此負擔集中在高鋒一,其餘風險高就先收兵。
高峰我覺得比較怪的是若真的要入主又何必來個特別重設,直接用個五塊辦個私募不是更好,應該是和大那邊還有些疑慮,不過那一千多張空單這樣下去還錢該是不會有問題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