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2005

回歸基本面....

一些旁門左道的方法最近都快要失靈了,市場上越來越少EASY MONEY,
看來最後還是要回到基本分析,一點一點慢慢累積了.

7/01/2005

Holding security on JUNE

本月獲利比想像中的好很多....不知道怎麼賺的

中聯資      4.5%
大統益      3.0%
大豐電      4.3%
奇普仕      0.1%
順發       4.4%
儒鴻       3.0%
長鴻       1.2%
信金特      3.7%
世平一      5.1%
宣得一      3.6%
光磊一      1.8%
天揚一      3.6%
旺宏一      1.8%
邦泰一      3.4%
佳營一      3.2%
全譜一      8.7%
錩泰一      11.8%
華興一      6.3%
樂士一      6.5%
邦拓一      1.6%
現金       18.5%


本月績效    4.09%
加權指數     3.83%

錩泰全譜樂士本月仍微幅上揚,預期收益率更低,寧可多抱現金或做短的部位

買進長天期高收益CB先鎖住部分收益率,剩下買進年底到期CB等待崩盤後再承接

華興一7/15除息會重設,近來有人開始作價或許會有不錯報酬

邦泰明年初會有特別轉換,

6/30/2005

世界真小...

全譜的大股東是三德集團.......
好巧不巧大豐電最近改選董監當選的三席為
董事 逢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周建平周建平簡歷:三德飯店營業部協理董事
逢運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林永雄林永雄簡歷:嘉豐實業負責人董事
三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周建平和林永雄之前就是大豐的董事不過是代表高點集團(是賣代理權的高點不是補習班的高點)
而三德集團則是新增的......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吃下這麼多的股票,看來財力還蠻雄的

6/27/2005

大烏龍

買8千萬誤為80億 台股3分鐘爆量狂漲* 試新電腦搞烏龍 富邦證3分鐘賠6億

6/15/2005

還是奇普仕

奇普仕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套利機會
因為它的券源較充足而且目前股價維持在平均價以上
整個流程如下
1.一開始會支出買進可轉債的錢和放空的保證金
2.6/17日當天的現金流量為(得到的股票數-放空張數)*當天市價 -----若得到的股票較多則賣出換現金若得到的股票比預期的少則要再買進股票,反正就是要讓部位正負相抵掉
3.最後結算時可得放空的保證金+放空所得 -----放空所得=放空價*放空張數
把三個加起來就是損益,報酬率平均可以到5%,若放空時的價格越高則報酬率會越高,放空完後跌越多報酬率也會越高,當然裡面還有些細節但大概就是這樣了..
分析獲利來源主要可分成1.特別轉換價提供了10%的價差空間2.目前股價在平均價上,放空的價格多出平均價的部份-----雖然1.提供了10%的價差但因為要做避險所以要多一套資金,報酬率就減少了一半,又現在可轉債的市價已經比賣回價高,所以報酬又會再低一點,但以整個過程不用一個禮拜就可以獲得3%-5%的報酬..還是蠻值得參加的..但和可轉債一樣量小只適合我們這種小戶賺點零用錢花..

6/14/2005

詭異的奇普仕事件

94/05/2414:52:24
公告本公司國內第二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奇普二)賣回權行使相關事宜
94/06/1017:06:38
奇普仕國內第二次無擔保公司債(奇普二) 行使債券贖回權暨公司債終止上櫃日期公告及原本公司 94.05.24奇普二執行賣回權公告不適用
94/06/1017:15:59
公告奇普二本應訂定特別重設基準日不適用
94/06/1321:01:39
更正-本公司94.06.10發佈之原本公司94.05.24奇普二執行賣回權公告不適用之公告

個人揣測:會發生這事情可能是由於想和久津宏達想做一樣的事,但久津宏達是合法的,奇普仕卻是不合法的,公司知道是不合法的嗎??不管知不知道,6/13日有900張融券回補還有2000多張掛漲停沒買到股票的投資人當中有很大部分權益已經受到了影響.
整個過程像一場鬧劇一樣...

6/10/2005

員工分紅配股該不該認列成費用.

每次提到這都會很氣
這個世界總是有人可以睜眼說瞎話
如果員工分紅當成費用,對於公司而言費用是可以抵稅的
所以員工分紅若認列成費用對公司而言是有減稅的效果
那為什麼公司要反對呢??
1.會使獲利變難看
2.股東會發現原來賺的錢有一大部分被員工拿走
3.員工分紅不是費用??

有人提到員工分紅配股可以激勵員工,不該忽視他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所提供的貢獻
這句話只說了一半,另一半是它可以使公司在不影響損益情況下給員工更多酬勞,但這結果是由全體投資人來買單的.過去投資者沒注意到,但當今天這個問題被點出來以後,使用員工分紅配股已經會使投資者對公司的獲利能力打折,由於員工分紅配股由於有租稅的不利影響已經不是一項十分好的報酬工具,但還是有其策略考量的價值存在,
如果真的要使員工的報酬和公司的獲利情況有關聯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例如公司eps多少就發幾個月年終獎金....而且可以抵稅

6/06/2005

大豐電

本業營業利益約每季六千萬,另外持有海山有限24.5%的股權,海山每季也約賺六千五百萬
這裡牽涉到一個問題是花同樣的錢如果你買A和買B與買A然後A買B在會計上是不同方法認列的,
因為大豐是以一股約40-45元購買淨值不到20元的海山,所以中間的差額必須要認列損失(應該算是商譽吧)
加上任列海山的收益是稅後的不是稅前的,但台灣是兩稅合一所以應該可以還投資人(待確定)
所以表現在報表上大豐每季賺的錢會是本業利益+認列海山稅後淨利-攤銷商譽
=6000+(6500*0.75)*24.5%-650=6544(稅前所得)
但實際上投資人得到的應該是6000+6500*24.5%=7592.5(稅前所得)
假設我的要求報酬率是15%則合理的股價應為28.15or32.66(但手上有約四億的閒置資金,所以每股可再加7)